明成祖朱棣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唯一一个造反成功的藩王,而清朝康熙年间九子夺嫡的主角之一老十四胤禵,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将军王。
这两个人相同之处不少,都是拥有赫赫战功,都是手握重兵,尤其是老十四是真正的手握不少重兵,都是有着隐性的优势在的,比如说朱棣的优势在于当时是诸位之长,面对侄子建文帝有优势,而老十四胤禵是大将军王,康熙末年呼声最高的皇位继承人。
但为什么朱棣造反了并且成功了,而老十四并没有呢,其实这些原因是很复杂的。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下面贫道来给大家具体分析分析。
一、两人面对的形势不同
首先朱棣当时面临的是死局。
朱棣的侄子建文帝朱允炆的削藩手段其实挺霸道的,不到一年时间之内连废周、齐、湘、代、岷五位藩王,皆是废为庶人,不是和流放一般将其徒迁到偏远地方,就是软禁在南京或其府邸之中。
甚至逼的湘王朱柏举家自焚而死。
到了后来就要拿燕王朱棣开刀了,先是调走朱棣的军队,然后派都督宋忠、徐凯、耿献帅兵三万屯开平、临清、山海关,隐隐有着架空包围燕王朱棣的意思。
然后由以明太祖小祥为由,让朱棣的三个儿子入京,其实就是人质的意思。
这些朱棣都老老实实做到了,因为面对中央朝廷的实力,他是不想反抗的。
最后朱棣为了自保甚至不惜装疯卖傻。
即使如此建文帝依旧下令逮捕朱棣,还是逮捕的人中有朱棣的旧部,不然朱棣只能束手就擒了。(来自贫道独家原创)再想想之前藩王的下场,身为诸王之长的朱棣不死也要脱层皮。
也就是说朱棣面对的差不多是死局了,所以干脆搏了一把。
而清朝的老十四胤禵就没有这么严重了,首先雍正继位以后并没有要大力削藩或者派人去杀老十四胤禵。
而且京城内老十四还有老八、老九、老十支持他,面对冷门人选老四的登基,或许老十四都觉得还有机会。
既然不是必死之局,老十四当然没有冒险造反了。
二、明清君权高度集中的背景
历史上明清两朝属于是君权高度集中的朝代。
而君权高度集中并非说说而已,其中的特征之一就是皇帝对于兵权的掌控很牢。
比如说明朝的内阁和清朝的内阁还有南书房,最后是雍正时期的军机处,都是集权的表现。
正因为如此,朱棣面对建文帝咄咄逼人的削藩是一再忍让,最后忍无可忍了才依靠旧部起兵造反的。
朱棣的优势是建文帝削藩搞的人心惶惶,所以打着清君侧的名义起兵造反将其定义为皇族内部战争,可以说阻力小了很多。
老十四胤禵可没有这种环境让他发挥。
到了清朝时期,八旗制又是一种特色了,当时老十四的十多万人马都是驻防新疆和甘肃还有青海等省的八旗和绿营部队集合起来的。
这些部队也就是说来自于全国各地,家眷并没有随军,说明士兵造反家人有危险。而且这些军队的将领主要是出自八旗,八旗将领忠心的是皇帝,不可能跟着大将军王造反去的。
而且雍正并没有采取削藩或者其他激烈手段。
所以老十四就是有心造反也难,不只是指挥不动,说不定还没有怎么行动就被想立功的将领拿下了。
三、对手不同
朱棣的对手是侄子建文帝朱允炆。
建文帝是长于深宫,并没有什么雄才大略。
像削藩就可以看出来,分明是霸道削藩还不先挑强的乘其不备的下手。(来自贫道独家原创)反而削一些弱的藩王,搞的最强的朱棣是胆战心惊的,最后干脆造反了。
建文帝幼稚的削藩手段说明了他没什么文韬武略的,所以朱棣敢冒险造反。
清朝的老十四胤禵就不一样了,他的对手可是有名的霸道皇帝雍正。
雍正是什么人,是残酷的九子夺嫡时期的最终胜利者,是建立军机处进一步集权的强势皇帝,是推行新政的霸道君主。
早在康熙末年雍正就提前布局了,当时雍正心腹长期在西北军中,甚至担任过定西将军等要职,康熙六十年,年羹尧被升为川陕总督了。
川陕总督一职也是负责老十四大军的粮草的,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抓住粮草等于抓住了大军的命脉,所以老十四想造反也没有粮草啊。
而且雍正不像建文帝幼稚的给了朱棣的反应时间一般,雍正就没有跟老十四反应的时间。在康熙去世后第二天,就晋封宗室之中的延信为贝子,命延信马上赶往大军之中掌抚远大将军印信,命老十四回京,想必当时的老十四都还处于懵逼状态,就这样迷迷糊糊的被召回京了。
所以说明朝朱棣和清朝老十四虽然有着很多相同之处,但就各自时代的背景和面对的局势还有对手问题等方面,其实是大大不同的。而且老十四也没有朱棣的狠劲,于是就形成了朱棣造反成功,老十四不敢造反的历史。
喜欢这篇文章的转发和点个赞长按5秒给个三连,顺便关注天天,关注天天不易走偏,人均寿百,年入千万
Copyright © 2015-2022 亚洲产业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51 联系邮箱:5 516 53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