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7月15日上午,一枚神秘的小型火箭在安徽省境内点火升空。在火箭内部的生物舱里,乘坐着一只小狗。
【资料图】
火箭的飞行高度约70千米,24分钟后,降落伞吊着生物舱徐徐落地。舱盖打开,小狗趴在生物舱内安全归来,中国首批生物空间飞行数据诞生。在人们的欢呼中,这只小狗成为中国探索宇宙的第一个动物英雄。
01
当“神舟”一号到四号无人试验飞船全部首飞成功,中国人进入太空的征程已近在咫尺。全世界都在等待着中国航天员能否一飞冲天。
1970年,航天员选拔与训练秘密开始,一个专门负责航天员培养、研究宇宙医学科学及工程的部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第507研究所正式组建。
这段珍贵影像记录了上世纪70年代,“曙光一号”载人飞船工程中航天员的训练画面。一架小型飞机经改装后成为临时的失重实验室,在高速下坠中实现40多秒的失重状态。摄影机拍下坐在后排的锻炼员在失重环境下练习吃东西、喝水的过程。
方国俊 “曙光一号”工程 预选航天员:
每当要增加负荷的时候,心里难受或是脑袋难受的时候就默念,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在此之前,中国从未有过航天员训练的任何经验,一切尝试只能在摸索中进行。 正当研究不断取得成果之时,“曙光一号”飞船工程却被暂时搁置。
戚发轫 神舟载人飞船首任总设计师 中国工程院 院士:
确实我们当年的技术也跟不上,花这么多钱去搞载人航天是不是早了一点儿。所以到1975年的时候,这个事情就先放一放。
随着“曙光一号”飞船工程被暂时搁置,航天员的训练等一系列工作都停滞下来,507所甚至差点被列入撤销建制的名单。
02
在此后的十多年中,507所即使历经多次缩小规模、精简人员,仍始终等待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重启。
庄祥昌 原航天507所 副所长:
我们这么大的国家,将来载人航天肯定要搞的,先把这些种子保留下来。
在老一辈航天人的呵护下,507所的研究工作从未停滞,主要科研课题也一直在推进。
如今,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已成为亚洲最大的航天员培训基地。而外界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前身正是老一辈航天人多次保护并倾注大量心血的507所。也是在这里,中国的第一批航天员完成了自己的一次次训练,踏上飞天征程。
1998年1月5日,14位年轻人从中国各地汇聚到北京航天城,面对鲜艳的五星红旗庄严宣誓。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正式成立。
这14名年轻人从1500多名优秀飞行员中层层选拔而来,任务只有一个:成为最早一批进入太空的中国人。
太空和天空仅一字之差,却需要他们经受住千锤百炼,淬火重生。在仅五年的训练周期里,首飞航天员将完成从飞行员到航天员的人生重大转型。
从杨利伟首登太空,翟志刚进行中国人的第一次太空漫步,到中国第一位女航天员刘洋填补中国女性航天员的空白,再到中国第一位“太空教师”王亚平在太空的第一堂课……叩问苍穹的路上,载人航天精神始终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航天人,使中国昂首屹立于世界航天大国之列!
九霄凌云再问天,阔步共筑中国梦。中国人探索太空的梦想不会停止,这些航天探索必将为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流程编辑:TF022
Copyright © 2015-2022 亚洲产业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51 联系邮箱:5 516 53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