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 > > 内容

燃起烟火气,年轻人练摊“激活”夜市 世界快报

发表时间:2023-04-17 15:44:42 来源:新京报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杭州一家夜市随着人流涌入逐渐热闹起来。街道两旁的摊位上各地特色美食满是诱惑,而空气中不时传来阵阵香气,并和摊主热情的叫卖声交织在一起。

夜间经济从不缺少烟火气,也让城市重焕新机——不但有传统的吃喝玩乐,还诞生出越发多样化的业态和场景。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数夜市。

“前面还有4盒甜品,做完后就轮到您了。”95后女孩韩叶在自己的甜品摊前不时招呼着客人。她告诉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摆摊已有一个多月时间,也有了大批稳定的客人。“不但收入上得到保障,还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比之前宅在家里有趣得多。”


(相关资料图)

如同韩叶般,爱上摆摊的年轻人不在少数。他们思维灵活,外加深谙互联网玩法,“线上+线下”模式正给夜市带来全新注解。

“年轻人不局限于线下摆摊,还擅长通过抖音、小红书等社交软件宣传产品和引流,吸引更多消费者下单购买。”一位夜市管理员向记者分析称,“与传统的摊主相比,他们的销售渠道更为灵活,收入也自然更多。”

Z世代涌入出摊

“随着天气转暖,来光顾的顾客明显多了起来。”在夜市经营着烧烤摊的张瀚,一边翻烤着手里的鱿鱼一边向贝壳财经记者介绍,“每天都会接待很多波客人。如果是周末的话,生意还会更好。”

张瀚摆摊一个多月时间,从最初一把烤串都会手忙脚乱到无所适从,如今已能同时应对四五位客人,无论烧烤技术还是揽客话术都愈发熟练。“感觉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每天不出摊的话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近段时间,随着全国各地消费复苏,夜市经济开始重燃活力。贝壳财经记者了解到,杭州、重庆等城市陆续出现以夜间消费为吸引点的商业夜市。而北京、上海等地同样也明确将有序放开设摊、允许商业外摆。

“夜市经济的兴起自有原因。”一位街道工作人员告诉贝壳财经记者,日常工作所带来的疲惫需要通过夜间休闲来缓解。而在规定场所开展的夜市不但能满足上班族消费、休闲需求,同时也方便相关部门有序管理。甚至还吸引着大量外地游客观光打卡,成为城市拉长旅客停留时间和斩获线上美誉、线下流量的利器。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年底,我国夜间经济规模突破30万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5.0%,2022年预计突破40万亿元。

“感觉夜市的小吃才最能代表一个城市的市井味道。”正在重庆旅游的林月满足地吸了一口手中的酸辣粉后告诉贝壳财经记者,自己每到一个城市旅游都会特意去夜市逛逛,除了美美吃上一顿,还会买上不少心仪的小玩意。“相比精致的饭店,这些路边摊虽然都是常见小吃,但当听到喧闹的吆喝声时,才更感觉到身边的烟火气。”

同样据文化和旅游部监测数据显示,今年春节期间,全国243个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客流量5212.2万人次,平均每个聚集区每夜3.06万人次。

贝壳财经记者采访时注意到,夜市摆摊的商贩逐渐从中老年人向年轻人发生偏移。而随着Z世代涌入,夜市消费也从销售美食、服饰等传统模式变得更加精致多元化。

重庆夜市摆摊的00后陈雪梅告诉贝壳财经记者,自己没有如同行般从事传统饮食,而是选择艺术干花销售。“很多女生都会在家里插上几束花卉提高生活品质。但繁忙的工作让她们没有时间打理。艺术干花不用操心换水、败谢等问题,还能根据自己的想法搭配。”

一位最近刚萌发出夜市摆摊念头的年轻人同样向贝壳财经记者表示,“之前路过夜市时发现很多年轻人在摆摊,自己也有尝试的冲动。但肯定不会选择卖食物,而是希望卖些更有意思的东西。”

“对于年轻消费者来说,夜市迎合了他们吃喝玩乐的需求。满足消费者休闲娱乐与社交需求的同时,也让从业者多了份收入。自然受到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和接受。”陈雪梅说。

听到收款到账声音不慌了

晚上7点,张瀚所经营的烤串摊热闹起来。他熟练地将串好的鸡翅、牛肉等食材放在炭火炉上烧烤,一旁的妻子则热情地向围在冰柜前的顾客介绍着各款食物。

入行前,张瀚在一家广告公司从事策划工作,妻子则赋闲在家。“当时考虑夜市摆摊,主要原因是想额外挣点钱。”对于入行目的,张瀚毫不讳言,“其实很早前就考虑找份副业,一直没发现合适的。摆摊不但前期投入低,灵活度还高,自然成为首选。”

确定做烧烤生意后,张瀚和妻子曾用半个月时间进行菜品研发。他们买来各色肉串研究烹饪和搭配方式,邀请朋友到家品尝,再根据建议优化调整菜单。

“其实最初心里没多少底气。除了不知道有没有人购买外,还觉得这个年龄去摆摊有点放不下面子。”第一天摆摊临出门时,尽管做好了各种准备,但张瀚内心仍忐忑不安,“就怕现实不如想象般那么美好。”

一番内心纠结,张瀚硬着头皮到了夜市。当晚运气不错,肉串刚往烧烤摊上铺好,不到5分钟就有客人主动上前咨询购买下单。“第一天生意还行,卖了差不多200多元。第二天就有不少回头客,销售额也达到了1000多元。当收款到账提示声不断响起,所有顾虑一扫而光,只觉得这个选择没做错。”张瀚说。

如今每天晚上一下班,张瀚就急忙赶回家,帮着妻子将提前准备好的肉串搬到摊位上。一次收摊后,他和妻子在家算了账,现在每天平均销售额在1500元左右,除去摊位费、原材料等成本,每个月能赚到两万多元。

韩叶同样希望通过夜市摆摊多些额外收入,作为一所幼儿园的老师,虽然工作并不轻松,但每天下班后也有属于自己的大把时间。

“当时得知身边有朋友在摆摊卖自制饮料,觉得挺有意思的。加上自己平时也喜欢做甜品,所以萌生了摆摊的想法。”韩叶说。

很快,韩叶和朋友在夜市上将摊位支了起来。她发现逛夜市的顾客群主要是90后年轻人,这类群体对饮食的需求大多集中在“美”和“瘦”上。这让她在制作甜品时更倾向于燕麦、藜麦、银耳等材料,并在宣传海报上突出“低卡”“元气”和“健康”作为卖点。

“我们还会把原料都整齐地摆放在旁边的桌子上,让顾客看到制作过程和食材,以增加对食品卫生的信任度。”韩叶告诉贝壳财经记者,自己还会根据天气、时令水果等因素推陈出新,“马上进入夏天了,顾客在燥热天肯定会倾向于选择冰凉的甜食,这也给了我们更大的机会。”

摆摊第一天,韩叶就卖出去40份甜品。而在此后时间,随着回头客逐渐增多,甜品店的生意也越来越好。不少顾客还特意咨询了摆摊时间,并嘱咐她提前预留几份。“现在每天都能赚到600元上下,除去成本的话,一个月也能赚到近1万元。”

打破传统玩法,线下吆喝线上引流

“这束干花是用迷迭香、情人草等搭配而成,特别有错落层次感。如果插在白色玻璃瓶里特别好看。”陈雪梅坐在摊位前,乐此不疲地向顾客介绍着摊位上的干花花束。

相较于传统摆摊主,年轻人灵活的思想给夜市带来新鲜感。

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和传统夜市摊主主要销售必需品不同,大多数年轻人涌入摆摊市场,除了追求收入利益外,也希望借此从事自己喜欢或擅长的事情,自然摆摊也就习惯于从“兴趣”出发。而这也给夜市带来除传统餐饮外,更多元化的年轻商品。

为了让顾客路过第一时间注意到自己的摊位,陈雪梅尝试着用不同经营理念去颠覆传统的摆摊玩法,从摊位设计到货品摆放都经过精心设计。除了传统的照明灯光,她还特意布置了氛围灯和小香薰等物品,以此让干花显得更有质感和调性。

吸引顾客的兴趣只是第一步,陈雪梅更希望客户能变为自己的朋友,进而得到稳定的销售渠道。

在和顾客交流时,陈雪梅发现大多数顾客并不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样的花,更不懂如何搭配。为此她特意建立了微信群,每天除了定时在群里发布新款花卉外,还免费指导客户学习插花。正如她所计划那般,不少顾客在尝试插花后,也习惯性从她手中进货。

“现在几乎每天都有人下单,虽然每个月也就三四千元收入,但至少能贴补开销。”陈雪梅说。

年轻人对互联网的熟悉,使得他们的揽客方式不再局限于在市场中叫卖,更会在社交平台上进行相关运营。这种“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正成为他们摆摊时的选择。

“摆摊不但能让我赚到生活费,还能提前接触社会。”同样在重庆摆摊的大学生安杨告诉贝壳财经记者,自己从小就喜欢手工,在学校就曾买过素色手机壳,以及小挂坠等饰品来DIY手机壳,并吸引了身边诸多朋友的关注。甚至还有朋友特意从网上买来原材料委托她代工制作。

因为学业时间安排,安杨通常一星期只出两三次摊,但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自己的产品,她特意开了视频号,时常上传自己的作品。“通常会在抖音、小红书上发布制作视频,夜市摆摊时也会偶尔开启直播和线上网友简单交流。经常有同城的人无意中刷到后特意来夜市交流购买,也有外地客人通过微信咨询下单。”

“每当看到有人喜欢我做的手机壳,内心总会有种得到认可的满足感。另外通过这种方式还能认识到新朋友,对自己扩大社交圈也有着极大帮助。”安杨说。

练摊有门槛,跟风提防败走夜市

夜市的火爆,让不少人有了进场“小试牛刀”的冲动,于是败走地摊亦不罕见。

“之前看网上有人靠摆摊挣了不少钱,感觉每天也就晚上出摊,时间相比早九晚五的工作更加自由,确实很心动。”一位年轻人向贝壳财经记者如是说。

“以前夜市摊主大多都是全职,后来不少年轻人将其当作副业来经营。而如今随着市场风潮兴起,确实不乏有人计划辞职来摆摊。”陈雪梅告诉贝壳财经记者,“但很多年轻人只是出于兴趣,或者片面地听说‘容易挣钱’‘时间自由’等因素而盲目跟风,却并不清楚其中的门道以及背后的辛苦,很容易以失败告终。”

事实上,要想从夜市地摊中获利并不容易。

“去夜市摆摊原本想着能增加额外收入,没想到最终钱没赚到,反而还倒贴了一笔。”曾有着短暂摆摊经历的郭飞无奈地告诉贝壳财经记者,年初自己小区附近出现夜市,每天都有大批人吃饭玩耍,这让他也动起了念头。甚至为此还花费数千元从网上批发大量玩偶,计划利用下班的私人时间摆摊。

很快郭飞发现,尽管每天都熬到深夜才收摊回家,却根本卖不出去几个玩偶。夜市里同样销售玩偶的商贩太多,为了抢夺顾客还打起价格战。无奈之下只能匆匆停止了摆摊,“后来玩偶以亏本价批发给了其他商贩。最终不但损失了几千元,还影响了自己正常生活和休息时间,实在不划算。”

95后罗皓同样曾经计划借助夜市摆摊获利,而不到两个月时间就身心疲惫。起初,看到社交平台上有人发帖表示靠摆摊日入千元,出于冲动选择入行。

“最初觉得这不‘有手就行’么,但真正进入市场后才发现远非想象般轻松。”罗皓称,摆摊的辛苦只有自己清楚。生意好坏除了摊主付出外,还会被天气、客人时间等因素左右。每天晚上要熬到10点才能收摊,等回到家已经快12点了。为了不影响白天的正常工作节奏,还得熬夜做第二天的出摊准备。时间长了身体吃不消。

贝壳财经记者在贴吧、微博等社交平台上搜索发现,不少网友感叹摆摊并不轻松,不乏有人吐槽“从晚上6点到10点,总共赚到20块钱”“一周高强度摆摊,一分钱没赚到。只能安慰自己身体得到锻炼了。”

“不可否认夜市经济对于年轻人有着较大吸引力,但绝非一本万利。”张瀚向贝壳财经记者分析称,摆摊虽然入行门槛低,但也是门技术活。当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涌入其中,难免出现产品同质化,甚至商品长时间卖不出去的情况,需要从业者在选品时格外慎重。更重要的是,摆摊还是个服务型行业。每天即使再累也必须保证充分的精力投入其中,“尤其是兼职摆摊的年轻人,很可能因为摆摊而出现‘主次不分’,最终导致主业副业都没干好的情况。”

不过,在韩可看来,随着夜市经济越发规范,以及未来还可能持续升级,势必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入行。“但需要对摆摊有明确的认知,不要幻想一蹴而就或一夜暴富,同样需要当成事业来运营,最终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覃澈

(文章来源:新京报)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2 亚洲产业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22870号-9   联系邮箱:553 138 779@qq.com